细胞医学报告
山东省齐鲁干细胞工程有限公司
2024年05月27日
干细胞改善肢体缺血患者生活质量
干细胞改善肢体缺血患者生活质量
间充质干细胞在危重症肢体缺血方向的多项临床研究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多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能有效且安全的改善患肢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发表于《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上的文章,针对于间充质干细胞在危重症肢体缺血方向的多项临床研究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多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能有效且安全的改善患肢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多项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调节、促进血管生成和生物活性因子旁分泌等作用来恢复组织功能和修护缺血组织。
外周动脉病变与重症肢体缺血
下肢缺血是一种外周动脉疾病,重症下肢缺血(CLI)未经治疗甚至可能导致特定的肢体截肢。
外周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是由于组织缺血或缺氧所引起的慢性血管性疾病,早期可导致下肢活动后易疲劳、疼痛,逐渐发展出现间歇性跛行、双侧下肢皮肤温度不对称、静息状态下肢疼痛,进一步发展后可出现皮肤淤血瘀斑、青紫、黑紫,足背动脉搏减弱甚至消失,最终出现破溃、坏死、坏疽。
终末期外周动脉病变称为重症肢体缺血(CLI)。据研究结果显示,十分之一的外周动脉病变(PAD)将发展成为重症肢体缺血(CLI),5%-10%有间歇性跛行的患者将在5年内发展成为重症肢体缺血[2]。
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 CLI)所造成行动受限、截肢等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心理学影响。因此治疗并改善预后成为国际上众多在该方向的研究重点。
干细胞与重症肢体缺血
《干细胞转化医学》杂志上曾发表一项长期研究显示,干细胞针对于血管炎引起的重度肢体缺血(CLI)具有亮眼的表现,为患有严重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提供新的思路。
在这项临床试验中,对27名接受干细胞的CLI患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追踪,主要终点为无截肢生存率,次要终点为无痛步行时间以及疼痛程度。结果显示,接受该项临床试验后,这些患者的无截肢生存率为88.89%,无痛行走时间增加了近6倍,所经历的疼痛程度减少了一半以上。
科研人员表示,该项目中的17名患者不仅四肢得到了拯救,还恢复了劳动能力,并且在接受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260周后恢复到了原来的工作状态。
案例二
《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中发表的一项剂量递增的一期临床研究,评估了9名患有重症下肢缺血对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耐受性,并评估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耐受性。
该项研究包括9名CLI患者,其中2名为糖尿病足患者,7名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通过常规的血管造影确认入选的CLI患者存在完全动脉闭塞,下肢无血流。
结果显示:在接受P-MSC应用后6个月的随访期间,IL-1和IFN-γ的血清水平显著降低。P-MSC临床试验前后,CLI患者的血液淋巴细胞亚群没有明显变化,表明p-MSC注射对CLI患者的免疫状态没有不良影响。
同时,参与者对自己的结果感到满意,并且观察到休息疼痛的缓解导致活动表现显著提高,特别是连续行走;另外使用镇痛药的比例显著降低等。
结果表明,接受此项临床研究后,所有受试者的身体功能和临床并发症都有显著改善。大多数康复患者在接受首次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后2至3个月显示出症状的缓解,并在六个月随访评估中持续存在。
在这项研究中,尽管患者人数较少,但一些晚期疾病阶段的结果对于患者和他们的家人以及研究者来说无疑非常重要,也向人们展示了干细胞在针对重症下肢缺血的临床潜力。
国内,该疾病的发病风险人群众多(吸烟人口超3.16亿,糖尿病患者约为1.14亿,高血压患者超2.7亿,血脂异常人数为1.6亿),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国的患病人数呈增长趋势。
2017年美国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中国CLI患者约为560万~630万人。可见,重症肢体缺血会导致生活质量差、死亡率高、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但是一些干细胞在下肢缺血方向的临床研究案例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也期待着在这方面的干细胞技术可以早日成熟,真正的造福更多患者朋友。
多项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调节、促进血管生成和生物活性因子旁分泌等作用来恢复组织功能和修护缺血组织。
外周动脉病变与重症肢体缺血
下肢缺血是一种外周动脉疾病,重症下肢缺血(CLI)未经治疗甚至可能导致特定的肢体截肢。
外周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是由于组织缺血或缺氧所引起的慢性血管性疾病,早期可导致下肢活动后易疲劳、疼痛,逐渐发展出现间歇性跛行、双侧下肢皮肤温度不对称、静息状态下肢疼痛,进一步发展后可出现皮肤淤血瘀斑、青紫、黑紫,足背动脉搏减弱甚至消失,最终出现破溃、坏死、坏疽。
终末期外周动脉病变称为重症肢体缺血(CLI)。据研究结果显示,十分之一的外周动脉病变(PAD)将发展成为重症肢体缺血(CLI),5%-10%有间歇性跛行的患者将在5年内发展成为重症肢体缺血[2]。
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 CLI)所造成行动受限、截肢等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心理学影响。因此治疗并改善预后成为国际上众多在该方向的研究重点。
干细胞与重症肢体缺血
根据全球最大的临床试验注册系统(clinicaltrials.gov)的数据,截止目前在该系统上登记的干细胞治疗重症下肢缺血相关项目已达60多个。
《干细胞转化医学》杂志上曾发表一项长期研究显示,干细胞针对于血管炎引起的重度肢体缺血(CLI)具有亮眼的表现,为患有严重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提供新的思路。
在这项临床试验中,对27名接受干细胞的CLI患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追踪,主要终点为无截肢生存率,次要终点为无痛步行时间以及疼痛程度。结果显示,接受该项临床试验后,这些患者的无截肢生存率为88.89%,无痛行走时间增加了近6倍,所经历的疼痛程度减少了一半以上。
科研人员表示,该项目中的17名患者不仅四肢得到了拯救,还恢复了劳动能力,并且在接受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260周后恢复到了原来的工作状态。
案例二
《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中发表的一项剂量递增的一期临床研究,评估了9名患有重症下肢缺血对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耐受性,并评估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耐受性。
该项研究包括9名CLI患者,其中2名为糖尿病足患者,7名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通过常规的血管造影确认入选的CLI患者存在完全动脉闭塞,下肢无血流。
结果显示:在接受P-MSC应用后6个月的随访期间,IL-1和IFN-γ的血清水平显著降低。P-MSC临床试验前后,CLI患者的血液淋巴细胞亚群没有明显变化,表明p-MSC注射对CLI患者的免疫状态没有不良影响。
同时,参与者对自己的结果感到满意,并且观察到休息疼痛的缓解导致活动表现显著提高,特别是连续行走;另外使用镇痛药的比例显著降低等。
结果表明,接受此项临床研究后,所有受试者的身体功能和临床并发症都有显著改善。大多数康复患者在接受首次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后2至3个月显示出症状的缓解,并在六个月随访评估中持续存在。
在这项研究中,尽管患者人数较少,但一些晚期疾病阶段的结果对于患者和他们的家人以及研究者来说无疑非常重要,也向人们展示了干细胞在针对重症下肢缺血的临床潜力。
国内,该疾病的发病风险人群众多(吸烟人口超3.16亿,糖尿病患者约为1.14亿,高血压患者超2.7亿,血脂异常人数为1.6亿),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国的患病人数呈增长趋势。
2017年美国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中国CLI患者约为560万~630万人。可见,重症肢体缺血会导致生活质量差、死亡率高、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但是一些干细胞在下肢缺血方向的临床研究案例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也期待着在这方面的干细胞技术可以早日成熟,真正的造福更多患者朋友。